"好教授"程道德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背痰赖律倌陼r代深受徽州文化的熏陶,酷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心收藏。雖離開休寧老家已經50多年,但是看著自家墻上、書櫥里、桌子上掛著、堆著的藏品與書籍,他卻始終有一份放不下的心結:“要為家鄉(xiāng)做點事情。”
程道德。圖片來源:安徽文明網
1.一諾:“窮”書生的“大”情懷
2005年的一天,北京一處簡樸的餐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籍在京人士懇談會正在熱鬧地舉行。突然,一位拄著拐棍的老先生登臺,他語調堅定地說道:“我們家鄉(xiāng)是狀元縣,歷史上出了十九個文武狀元,這何等了得!假如狀元縣能夠把狀元博物館建起來,我承諾,將捐出收藏的科舉文物,作為狀元博物館的展品。”說著,他示人拿上來一包用宣紙包著的東西,打開,“今天,我捐出第一批,一共八件。”隨著一幅幅清代狀元的捷報映入大家的眼簾,會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位捐獻文物的老人正是程道德,程老先生的“一諾”正契合了當時休寧縣文化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于是,在各方努力下,休寧縣狀元博物館順利建成,成為狀元古縣的文化地標,展示徽州文化和狀元文化的窗口。后來,程老先生又陸續(xù)捐出數(shù)十份珍貴的藏品,為博物館增添了新的展陳內容,其中一份光緒年間休寧狀元黃思永的殿試卷,成為了這座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2.二諾:鄉(xiāng)賢的赤子心
2010年初春,休寧縣委書記帶隊赴京拜訪程道德,請他為狀元博物館建設出謀劃策。程老先生當即承諾要將自己私藏的清代科舉文物悉數(shù)捐出,全力支持休寧縣文化事業(yè)建設,很快雙方就在休寧新建“清代科舉文化館”達成一致共識。同年,休寧縣工作人員從老先生手中接過了185件珍貴的清代科舉文物。
程道德出席捐贈活動。圖片來源:安徽文明網
如今,中國狀元博物館東區(qū)的一座古樸雅致小樓,就是已經建成的休寧“清代科舉文化館”。打開大門,迎面是一只碩大的木鐸,從“官學私學、十年寒窗”到“科考規(guī)制、應試歲月”,從“榜上有名、捷報頻傳”到“功成名就、翰墨飄香”,在構思精巧的展廳里,185件珍貴的清代科舉文物清晰展現(xiàn)了古代學子奮發(fā)成才的歷程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動人篇章。
“桑梓情濃,漉沙淘金,先生襟懷可鏤。這里的每一件展品無不包涵著程道德先生尋訪收藏的艱辛,浸潤著他對家鄉(xiāng)的赤子之愛。而由展覽折射出的傳統(tǒng)文化的魂魄,以道德的力量激勵人、感化人,‘教人學習,催人奮進’,又在更高的層面賦予展館新的意義!碧岬竭@座文化館,休寧縣文廣新局負責人如是說。
3.三諾:“德”先生的收藏“情”
2015年,時值孔子誕辰2566周年和新文化運動100周年,黃山市政協(xié)準備編撰《徽州鄉(xiāng)村紀事》大型圖書,向程道德先生約稿。程道德承諾說:“我手頭還有幾大系列的藏品,如果有可能,就回到家鄉(xiāng)辦一個專題展覽吧!币粋諾言直接促成了當年的《學人風范——中國近現(xiàn)代大學校長遺墨展》。
從嚴復到蔡元培,從胡適到馬寅初,從季羨林到馮友蘭……這個展覽囊括了二十世紀上半葉百余所中國高校二百余名校長之翰墨,也是程道德老先生35年嘔心瀝血尋訪的文化藏品,是老先生高等教育博物館夢想的扛鼎之作。收藏一件件珍貴的歷史墨寶所透射出來的深厚文化底蘊,讓無數(shù)人深受感動,流連忘返。
程道德接受家鄉(xiāng)電視臺的專訪。圖片來源:黃山新聞網
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這樣的文化搶救和保護事業(yè),程道德同老伴節(jié)衣縮食數(shù)十年,幾乎耗盡了畢生心血和財力。有一次,老先生拼盡所有拍來一件珍貴的京師大學堂校長柯劭忞總監(jiān)督的墨跡。事后,競爭對手質疑:“一個教授哪有這么多錢收藏名人手跡?”對此,老人只是微微苦笑,心里嘆道:“他哪里知道?我交完拍品款之后,銀行存折中僅剩120元,這點錢不可再挪用,因為還有下半個月的日子要過!
如今,年過八旬的程道德老先生依然奔走在保護和發(fā)揚家鄉(xiāng)文化事業(yè)的道路上,他自豪地說:“我深愛中華文化,更愛家鄉(xiāng)的文化,從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中體味歷史名人的學養(yǎng)和人品,體會我們這個民族對文化的矢志追求,我愿意用我的余生繼續(xù)做這件事!
(稿件文字來源:安徽省文明辦、安徽文明網)
編輯點評: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者之風,一諾千金。程道德一直行走在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路上,用自己的力量回饋家鄉(xiāng),用慷慨的奉獻造福故土,不愧是狀元縣走出的新鄉(xiāng)賢。
(責任編輯:楊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