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03
而上行,下就效。當時候,有一個大臣當?shù)街袝,這是部長級的大官,岑文本先生。他當中書令,他的宅也是比較低洼、比較潮濕,整個房子的裝飾都是非常儉樸。結果就有人勸他,多積累一些產(chǎn)業(yè),讓他去買田地,或者把房子建大,弄得更舒適一點。文本嘆息的說道,“我本來是一個河南南陽一帶的布衣”,就是小老百姓,“也沒有建立什么汗馬功勞”,就是沒有馳騁沙場,建立汗馬功勞。只是用這些文墨給國家寫些諫言、奏折,然后當?shù)搅酥袝睿约憾加X得已經(jīng)太過分,到了頂點了,已經(jīng)受國家、受皇帝太大的恩賜了。所以這么高的俸祿,他接受,都已經(jīng)覺得內心很不安了,已經(jīng)覺得國家恩德很大了,怎么還想說自己再去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再賺一些錢。他說,絕對不能這么做。這個跟他談話的人聽了,嘆息,就退了。
這些臣子也都是很勤儉,也是效法太宗皇帝。好像魏丞相房子也是非常的儉樸、甚至簡陋,本來要蓋朝廷的宮殿的,后來唐太宗皇帝知道了,把那個木頭,整個都移到魏丞相家里去建。也是很愛護他底下的大臣。
我們接著再看下一句,也是第十冊,《抱樸子·博喻》。在一千三百五十三頁,我們一起把這一段文念一遍:【禁令不明。而嚴刑以靜亂。廟筭不精。而窮兵以侵鄰。猶釤禾以計蝗蟲。伐木以殺蛣蝎。減食以中蚤虱。撤舍以逐雀鼠也!
這一段是講到為君者,“君道”當中“修身”的“懲忿”。領導者脾氣不可以太大,要懂得調伏得了自己的脾氣、憤怒!敖畈幻鳌,就是國家的法令不明確!岸嚴刑以靜亂”,法令不明確了,老百姓可能無所適從,最后有些動亂了,他反而用很嚴格的刑罰來鎮(zhèn)壓。這個就是都是用憤怒的心來處理事情,來對待老百姓,這是不對的。
所以孔子在《論語》里面有一段話,這對于領導者是非常中肯的提醒。夫子講道,“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我們應該都是復習,之前有講過,“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我們佩服夫子的教誨,時時都從事物的一個根本來思考、來解決。不教育他,就處罰他,甚至殺害他,“謂之虐”,這虐待老百姓了。包含我們在學校教書,不教他,就處罰他,這叫虐待兒童。這不是一個為人君、為人師應該做的事情,我們有責任教好他,F(xiàn)在很多老板,我們有責任來把下屬教好。尤其現(xiàn)在這一輩傳統(tǒng)文化、做人的道理比較缺失,他們也是受害者,他們也很可憐,所以我們要用耐性來調教他,他跟我們有一天的緣分,我們就盡一天的心。一個領導者胸懷要大,肚量要大,量大福大。不能說,哎呀,這個員工花了我很多時間呢!假如他真的還跟你有緣,你真誠去照顧他就對了。吃虧是福啊!我們閩南話說的“天公疼憨人”,老天爺疼那個憨憨傻傻的人,就是不去計較的,能做的,好,給給,能布施,歡喜。您盡心盡力照顧好現(xiàn)在的年輕人,也是為國家分憂,教育他們,他們以后要組織家庭,以后也要承擔起國家的未來。你把一個孩子教懂事了,都是功德無量。而且坦白講,教學相長,你真用心教了,你自己的德行、能力也會提升上來。天下其實沒有吃虧的事情,真誠安住緣分,盡心盡力去做就對了。更可貴的,守好這一顆心,都是厚道、仁愛而不苛刻。
“不戒視成”,為政不在事先一再地告誡,而立刻就要看到成果,這就是暴,暴政。
“慢令致期”就是一些法令公布得很慢,然后又馬上讓老百姓馬上遵守,不遵守,馬上罰你。你們怎么有反應?是哪個國家的問題是吧?這叫賊害老百姓。還是我們的單位是這個情況,怎么反應這么強烈,我要下去好好調查情況,好好了解實情,不然我就造孽了。
“猶之與人也”,這個其實就是一個領導者,你應該輕財重義,把錢財好好的去照顧老百姓?墒悄慵偃绺习傩沼嬢^錢財,就像管出納的官員很吝嗇的,一毛不拔,那你這個君王不就演得有點像酷吏一樣了嘛,沒有一個皇帝、一個君王的那個氣概、度量了嘛。
我們再復習一個故事。文王問姜太公,怎么樣治理天下呢?太公說:“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要滅亡的國家,富君王自己的倉庫,就要亡了。
記不記得?恢復記憶沒有?在《古文讀本》,這個講得非常重要。只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個國家一定強。只要是皇帝自己有錢,君王自己有錢,這個國家鐵定要亡。結果文王說,“好啊,講得好!”
姜太公緊接著一句話,“宿善不祥”,知道善的事情不馬上去做,不吉祥。文王馬上聽懂了,打開倉庫,那些鰥寡孤獨需要的,全部幫助他們。這句話大家要記得,“宿善不祥”,明白的善行不跟著去效法,這是不吉祥的。“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孔子的風范。聞到道義的事、善行,要馬上去做。坦白講,不馬上去做,就又忘了!懊魅諒兔魅眨魅蘸纹涠,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好,這里提到“禁令不明”,不反省自己做得不妥當,反而用嚴刑峻罰來鎮(zhèn)壓、來處罰老百姓,這是相當不妥當?shù)摹?SPAN lang=EN-US>
在隋煬帝時代,這個是太宗皇帝在回想,隋煬帝那個時候,抓了兩千個左右的盜賊,是冤枉的。就是有一個臣子去調查完,基本上全部都是冤枉的,好像只有七個人還是九個人,還不能確定他當時候案發(fā)的時候在哪里,其他一千九百多人都是證明根本都是無辜的。但是這個大臣調查完了,另外主事的臣子說,“皇帝已經(jīng)下令了,我們不想改皇帝的下令。”結果就把這一千九百多人全部砍死了。
我們看到這一段,這個哪有不亡國的道理?他把老百姓當什么?當然,除了這個隋煬帝昏庸以外,這個臣子也實在是真的是要墮地獄了。哪有說皇帝已經(jīng)下令了,草菅一千九百多條人命,您說那老百姓不反他,那才怪呢,是吧?你說這一千九百多個家庭,能夠對國家認同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鐵定是要失天下的。太宗皇帝時時以隋朝為一個借鑒,這也是他難得的地方。
下一句,“廟算(算同筭)不精,而窮兵以侵鄰”。這個“廟算不精”是指對于國家重大政策,或者國家的軍事大事謀劃、判斷得不恰當,不精準,不只沒反省,還窮自己的兵力去侵害鄰國,這也會引起鄰國的眾怒。而且自己錯了,還去打別人,這個也很難贏得國家老百姓的認同。這樣的行為,鐵定要招來大禍,而且這個根本沒反省,都是脾氣做主,這個嗔恨心做主了。
這樣子做,像剛剛講的,不反省了,還指責老百姓;不反省了,還打鄰國,這個國家很快就要滅亡。他這種做法,比喻就像什么?“猶釤禾以計蝗蟲”,這個“禾”指的是莊稼,就是把所有的莊稼全部砍掉,然后把蝗蟲殺死。意思就是說,本來他是要除蝗蟲的,然后把這個莊稼全部都砍死了,反而就是說他統(tǒng)統(tǒng)都是憤怒在解決問題,結果連國家都被他給毀了。
所以人一生當中最后悔的事,往往都是在盛怒之下做出來的。人要不后悔,要不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絕對要懲忿,控制得了情緒。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您看,現(xiàn)在想象一下,有一個人跟蝗蟲生氣,為了要殺掉蝗蟲,把他種的所有的田,“我砍,我砍”,全砍掉了。他一下覺得很痛快,等到他冷靜下來,啊,完了,沒得吃了。你看人往往都是后悔后悔,后面就很大的悔了。
“伐木以殺蛣蝎”,把這個樹木全砍掉了,為什么呢?因為他要殺蛀蟲,F(xiàn)在的人情緒化很嚴重,處理事情就是這么干的。比方說感情不如意了,我得不到你,我也要把你給毀了。最后連他自己的人生都毀掉。這個情緒化實在是太嚴重了。
“減食以中蚤虱”,這個“減食”是指喝下毒藥,然后把身上的蚤虱殺掉。下一個譬喻,把房子拆了,“撤舍”,我今天跟你拼了,就是要把老鼠抓到,然后把自己的房子也拆了,然后去追那個麻雀跟老鼠。
大家冷靜去看,很多報紙里報導的情況跟這個有點相近,就是因為控制不住情緒了,把自己的人生都毀掉了。所以一個領導者要念念想著整個國家、整個團隊,不可以自己的情緒造成大禍。
孔子在《論語》里面講的,“一朝之忿”,哪一個早上的憤怒,控制不了情緒了,然后跟皇帝沖突,跟主事者沖突,太嚴重了,皇帝下令,誅他九族!耙怀蓿忘其親以及其身”,他不知道他的身體還有他家人的生命,可能都因為他的意氣用事、憤怒,都遭到危難。這個就沒有智慧了,F(xiàn)在倒不會有這個情況,但是我們往往因為生氣,工作毀掉了,事業(yè)毀掉了,最后可能家里的人都陪我們受累了。
尤其暴怒傷肝,身體搞壞了,父母、家人都要擔心了。所以人不愛護這個身體,第一個,孝心就缺乏了。第二個,對家庭、團體的責任心不夠。人絕對要時時想著家庭、團體,不能給家庭、團體增加負擔,擔心我們的德行、擔心我們的身體,這個就沒有盡到一個為人子的本分。所以,照顧好自己也是一個職責。這個是剛剛跟大家提到的,懲忿的重要性。
接著我們看一句,是在第三冊四百二十五頁。這兩句都是在懲戒自己的壞脾氣。脾氣大,確實容易自取滅亡,尤其也容易很狂妄自大,不知冷靜,不知反省。
這《漢書》里面的教誨:【夫圣人以天下為度者也。不以已私怒。傷天下之功!這些古圣先王,德行堪為圣人,他們時時都是以天下人民的利益來考量、來度量的,絕對不會因為自己一時的憤怒,而損害了整個國家的公益、整個國家的利益,他不會做這樣的事情。國家如此,我們在一個團體里面,時時以大局為重,為整個團體著想,任何人跟我們的恩恩怨怨,絕對包容,絕對不會因為私怨、私仇而障礙了公家的事情。這個是公天下,這個是為人民著想的人,絕對不會做的事情。假如我們有這樣的心境,在一切境緣當中,就懂得為團體想,不能制造沖突、對立,要以和為貴!疤鞎r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這一句也是談到了很多君王,他會因為一時的氣憤,發(fā)動幾十萬大軍去打仗。其實那幾十萬人的兒子都在這個生死的關頭上。而且每一天吃的糧食都是國家重大的負擔。以一個私怨,最后國家有這么大的負擔,這不是圣明的人會做的事情。包含位置越高,越要能掌控情緒。為什么?位置越高,在團體當中人家很自然的,下屬很自然會尊重我們。而當下屬尊重我們,我們脾氣又特別大,喜怒又很無常,對于尊敬我們的人,他心理上很難調適。他本來很尊重,可是我們脾氣這么大,讓他心理上有障礙,很難過。這個也要讓我們要冷靜,要跟一切有緣的人結善緣,要善了每一個因緣。
我們再從家庭來看,父母假如喜怒無常,他的孩子會特別心理有障礙,甚至于對人都會有防備。因為可能他小的時候對父母很恭敬,很想投到父母的懷抱,可是父母突然一陣脾氣,讓他摸不著頭緒,讓他根本不知道發(fā)生什么事了,啪啪兩巴掌就過來了。最后就把他對父母那種完全自然的天性變成障礙,再嚴重就是對父母都不信任了。孩子信任父母那個是天性,為什么最后變成這樣,我們?yōu)槿?/FONT>父母的要思考,為什么孩子有話都不跟我們講了,那個障礙、隔閡什么時候開始的?有時候不能一味的指責孩子,很多源頭問題都還在父母、成人上。
我記得我自己成長過程,到高中的時候,做什么事一定跟我媽媽匯報,錯事還是跟媽媽講。因為家里沒秘密,沒講好像睡不著覺,心里覺得騙了媽媽,沒有跟媽媽坦白,很難受。這個才是自然的。
我們接著看下一句,兩百一十八頁,第二冊。剛剛那一句,讓我們想到前幾節(jié)課,貢禹勸諫漢元帝,里面講到一句話,“王者受命于天,為民父母”。君王是受到天命的,應該擔任、勝任老百姓的大家長,代天去愛護人民,這個才是對的。所以相同的,我們今天可以當老師,可以當長輩,可以當一個團體的領導者,這個也是受命于天,我們的福報現(xiàn)前了,珍惜這個福報,造福于人!兜茏右(guī)》說的,“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這樣的心境。
接下來,我們講到修身方面另外一個重點,就是“遷善”。了解了善要趕緊去做,是《論語》里面的教誨。我們一起念一遍:【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SPAN lang=EN-US>
我們看到原文當中,魏丞相他們編譯小組注解到,“言我三人行,本無賢愚,擇善從之,不善改之,故無常師!比俗咴谝黄,并不是說一定是一個是賢,一個是愚,不是這個意思。是三個人相處在一起,或者與他人相處在一起了,都要見到別人的優(yōu)點、善行,我們很努力的效法、學習,“即思齊”;見人家有不善的地方,不指責,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借鑒。不管他是善還是惡,都是來教育我的,看一切人都是老師,只有自己是學生。不善的,我自己先改,我改好了,給他好的示范影響他,他也能改。我不改,只要求他,他心里也不服!肮薀o常師”,沒有說固定的老師,他是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學習。不只跟人學習,甚至跟一切天地萬物學習。
古人很有這種修養(yǎng)。包含看到這個桌子,你看這個桌子每天替我們服務,我們放什么東西,它從不喊累,無怨無悔服務我們。要不要跟桌子學習?包含你看到樹木,樹每天給我們空氣、氧氣,我們沒有氧氣就活不了,它的葉子光合作用供養(yǎng)我們氧氣,它的果實還給我們吃,它的樹枝有時還給我們建房子,給我們家用,它從頭到尾都對人們是無私奉獻,都沒有索求,很講道義的。你看我們人,付出一點就開始要談條件,現(xiàn)在嚴重到連夫妻都要談條件。結婚以前還要先把財產(chǎn)分清楚。所以看到天地萬物對我們人類的服務,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
以天地萬物為師,能處處都有悟處,處處都能提升,處處都能查自己的不足,這樣的心態(tài)難得啊,好學,離智慧就越來越近了。所以這個態(tài)度要內化,從當下就是這個態(tài)度,這一句話像一道光一樣照進自己的心,照進去了沒有?一定要照進去。
我看到這一句話突然想到,我們上個禮拜好像派了一個作業(yè),您最佩服的五個人,把他寫下來。這樣你才知道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而且學到,明白到了怎么樣真正去做。效法要有具體呀,不然身邊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結果認識五年、十年了,人家身上一個優(yōu)點也沒學成,那這樣子學習這些經(jīng)教統(tǒng)統(tǒng)落在表象上,學得很淺,很可惜。人不要什么都注意到外面的條件,重實質不重形式。是要對良心交待,不是要對某人交待。是吧,你寫好了,你就交作業(yè)了嘛,我們的老祖宗都看著呢。
好,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里,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