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師資共學(xué)班心得分享
一、湖南常德楊老師
《孝經(jīng)》的教育智慧心得體會 末學(xué)本周聆聽了王寶寨老師開解的《孝經(jīng)》中“士章第五”的教育智慧,經(jīng)文如是: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經(jīng)文的大意是: 取侍奉父親的態(tài)度去侍奉母親,那愛心是相同的;取侍奉父親的態(tài)度去侍奉國君,那敬心是相同的。侍奉母親取親愛之心,侍奉國君取崇敬之心,只有侍奉父親是兼有愛心與敬心。所以,有孝行的人為國君服務(wù)必能忠誠,能敬重兄長的人對上級必能順從、忠誠與順從,都做到?jīng)]有什么缺憾和過失,用這樣的態(tài)度去侍奉國君和上級,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維持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詩經(jīng)》里說:“要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要玷辱了生育你的父母!”
這段文章,是由對父母的“敬”與“愛”延伸到對國家及對上級的“忠”與“順”,道出了“忠”與“順”的真正含義。首先說一說“忠”,“以孝事君則忠”。忠的第一層含義:“孝”本身包含“愛”與“敬”這兩個方面的態(tài)度與情感。對母親的愛是一種愛護。我們對母親要愛護、要保護、要維護,維護母親的榮譽、形象、尊嚴。把這個愛牽引過來,現(xiàn)代的“君”就是國家,對祖國,我們也要保護,愛護,維護它的尊嚴。而對父親的敬呢,牽引過來,就是我們的祖國要敬畏。這就是從孝里生發(fā)出來的忠。另外,對于父母的恩德,我們要知知恩、感恩、報恩。同樣對國家,我們也應(yīng)該是一樣。忠的第二層含義:“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這里的“事君與立身”就是忠。立身是行道的前提,立身就是修身。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毙奚淼那疤峋褪钦模\意,源頭是從格物開始。一個人要有人格,不被物化,超然于物外,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修身以后才能齊家,然后才能治國平天下。
忠的第三層含義:“忠”是心的中正,不偏不倚,不偏離大道 ,走中庸之道。如果一個人不孝,那他的忠是假的,過去講“舉孝廉”,孝悌之人才有可能有真正的忠,所以我們看人,要從孝的根基去看。不然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表面上忠于上級,那是假忠。為了對上級只是為了自己的私情,為了兄弟義氣,那是愚忠。再來說一說“順”,“以敬事長則順”。我們往往把這里的“順”誤解為百依百順,其實不是。它是對天地自然規(guī)律的一種態(tài)度,是從“敬”里延伸出來的,這并不代表對錯誤的盲目服從。當君王偏離道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勸諫。尊敬,但不見得不冒犯。也就是說“君仁臣忠”,我們忠的不是君,而是忠于君的“仁”。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弊勇穯栐鯓邮路罹稀7蜃诱f:不要欺蒙他,更不可以輕慢侮辱他,但當你有必須諫諍的理由時,也可以不必擔心是否冒犯他的威嚴。這也是為了不陷君王于不義,真正做到上下同心同德,這才是順的真正含義。當然,這也并不是鼓勵那些對但遇國事家事偏愛冷嘲熱諷,最喜矜夸人人皆不如我的怨天尤人之徒,打擊別人抬高自己,本身就很猥瑣,何況欺君欺國欺天下呢?那么古代的士人要“忠順不失”,這與我們教師有何關(guān)系呢?“士”是什么?就是指知識分子。古代的階層有士、農(nóng)、工、商四個層次,古代是士的地位比較高,擺在第一位。怎么做才能為士呢?<<論語>>有這樣的一段孔子的與學(xué)生子貢的對話: 學(xué)生子貢去問老師:“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笨鬃拥囊馑际钦f,一個人做事的時候要知道什么是禮義廉恥,也就是對自己的行為要有所約束,能夠?qū)ψ约旱男袨橛幸活w羞恥之心,能夠慎獨,內(nèi)心有堅定的不妥協(xié)的做人標準;同時這個人要對社會有用,就是你要為社會做事。也就是說,一個人有了內(nèi)心的良好修養(yǎng)以后,不可以每天只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出去為這個社會做事,你要忠于自己的使命,要做到“不辱使命”,這可不容易,所以這是孔子說的“士”的最高標準。 而我們教師都是擔負的國家使命,三尺講臺不是自己的,是國家的,我們的每句話都是給孩子做榜樣的。所以要當一名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子貢覺得這個標準太高了,就又問:"敢問其次"? 子曰:“宗族稱孝焉,鄉(xiāng)黨稱弟焉”宗族稱贊他孝敬父母,鄉(xiāng)里稱贊他恭敬尊長。你能夠從身邊做起,把你那種人倫的光芒放射出來,用這種愛的力量去得到周邊人的認可,不辱祖先,這就是次一等的"士"。所以,就算是做次一等的教師,那也要有“孝、悌”之心。不孝父母,不悌兄弟,那就次一等的士也算不上了。
子貢又接著問:“敢問其次?”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矣可以為次矣。”說話信用誠實,行為堅決果斷,這是不問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貫徹言行的小人啊,不過,也可以勉強算作再次一等的士了。當然,這里的小人不是“君子”與“小人”的那個小人,而是作用小,做不了大事的人。子貢也覺得這三個標準太高了,于是又追問了一句說:“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SHAO)之人,何足算也?”這些器識狹小的人,不想為國家做大事的人,算的上什么?也就是說,他們離這樣一個士的標準還太遠太遠!其實,"士"的這三個標準,是孔子對一個成熟的,能夠在社會職業(yè)崗位上有所擔承的人的質(zhì)量描述。
我們反思一下我們教師這個群體。真正的優(yōu)秀教師,內(nèi)在的道德應(yīng)該完善,外在的專業(yè)知識能力也很好,然后有志向,能不辱使命,立德樹人,真正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這是第一種,真正的士人。第二個層次,做到孝悌,勉強為一個士人。第三個層次,言必信,行必果。第四種,那就是為了掙幾個錢,混口飯吃,名利去做事,那是表面上的士,不是真正的士,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孔子說:“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讀書人而留戀安逸,便不配做讀書人了。說明孔子和他的弟子這里,給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和使命。新的中小學(xué)職業(yè)道德標準是: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guān)愛學(xué)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xué)習(xí)。這六條標準是與孔老夫子對士的要求完全相應(yīng)的。我們做為教師應(yīng)該反思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士人。既要具備內(nèi)在的道德品質(zhì),又要具備外在的專業(yè)能力,才能夠擔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而要做到這兩方面的提升,修練的根基還是在孝。它的核心就是愛敬之心,用這種愛敬之心牽引過來,來對待到我們的工作,對待我們的上級就是忠和順。
通過“士章第五”的學(xué)習(xí),末學(xué)深刻體會到了,自己其實離士的最高標準還很遠。但我一定會潛心修煉,哪怕是將來退了休,也不愿意停止修學(xué)的腳步,爭取做好一個真正的“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