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卷九 論語) 【譯】孔子說:「身為子弟,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恭敬長輩和上司,做事要謹(jǐn)慎小心,說話要言而有信,要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實行這五事以外,再學(xué)習(xí)古圣先賢的典籍!
214.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道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卷九 孝經(jīng)) 【譯】古圣先王明白順從人性的教育是可以感化人民的,所以率先實行博愛,而人民受到影響,就沒有人遺棄自己的親人;向人民宣揚仁義道德,人民感發(fā),就起而實行,形成風(fēng)氣;率先做到恭敬、謙讓,人民就不會爭斗搶奪;制定禮儀和音樂引導(dǎo)和教育人民,于是人民就能和睦相處;賞善罰惡,明示人民應(yīng)崇尚或應(yīng)厭棄之事,人民知道禁令就不會違反。
215.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梗ň砭 孝經(jīng)) 【譯】孔子說:「教導(dǎo)百姓相親相愛,沒有比弘揚孝道更好的了,因為孝是仁愛的原點。教導(dǎo)百姓遵循禮節(jié),順從長上,沒有比弘揚悌道更好的了。改善社會風(fēng)氣習(xí)俗,沒有比用良善的音樂去陶冶感化更好的了。安穩(wěn)君長,治理人民,使上下各守本分,沒有比禮教更好的了。禮的含義,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個敬字。因此,尊敬別人的父親,兒子就會高興;尊敬別人的哥哥,弟弟就會高興;尊敬別人的君王,臣子就會高興;尊敬一個人,而千千萬萬的人感到高興。所尊敬的雖然只是少數(shù)人,而感到高興的卻是許許多多的人。這就是把推行孝道稱為『要道』的意義啊!」
216. 孔子曰:「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估鲜戏Q:「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梗ň硎 史記下) 【譯】孔子說:「用政治來教化人民,用刑罰來管理人民,這樣做,人民只想到如何免于刑罰,不會想到是不是可恥。用德行來教化人民,用禮義來管理人民,人民不但守法知恥而且能改過向善!估献诱f:「法律政令愈詳細(xì)具體,走法律漏洞的盜賊反而愈來愈多!
217. 子產(chǎn)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人不忍欺;西門豹治鄴,人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dāng)能別之。(卷十二 史記下) 【譯】子產(chǎn)治理鄭國,百姓不能欺騙他;子賤治理單父,百姓不忍心欺騙他;西門豹治理鄴縣,百姓不敢欺騙他。這三個人的才能,誰最高明呢?明察治理者,應(yīng)當(dāng)能夠分辨得出。
218. 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而不能使人為孔墨墨作曾之行;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鬃羽B(yǎng)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譯】人民不懂得禮義,國家有了法律也實行不了。法律能將不孝之人處死,卻不能使人擁有孔子、曾子那樣的德行;法令能對盜竊的人處刑,卻不能使人像伯夷那樣清廉?鬃优囵B(yǎng)的學(xué)生有三千人,他們都能做到在家恪盡孝道,出外恭敬長上,說出的話能成為人們依循的規(guī)則,行為能成為人們的表率,這些都是教化的結(jié)果。 |